目的 应用3D技术和骨折地图技术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CT数据立体化,分析肱骨近端骨折线的分布特征,从而提高医师对该类骨折的认识及提供标准化骨折切割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线的分布情况。应用Mimics ResearchAntibiotics detection 21.0软件将所有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模型。将提取的三维模型导入到3-matic Research 13.0软件,复位骨折碎片后在E-3D medical 18.08软件中使其与3D模板完全重合,在模板表面绘制光滑曲线。将所有曲线叠加到模板上,生成三维骨折线图NSC 127716核磁和热图。线性回归分析骨折位置与年龄、性别、患肢的左右侧的相关性。结果 在生成的肱骨近端骨折热图上,红色区域集中分布于肱骨头基底、大结节基底、小结节基底、肱骨解剖颈。4部分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共87例(53.7%),单独绘制了4部分骨折的特征性骨折地图。累及大结节的红色条带沿着结节间沟外侧缘纵行向近端走行至大结节最高点,累及小结节的红色条带较宽,在小结节中下部横向延伸至肱骨头内侧基底,肱骨外科颈外侧出现3条红色细小条带向内侧环绕延伸。简单线selleck抑制剂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和骨折位置显著相关(P<0.001),而与年龄、患肢的左右侧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加入年龄后,性别与骨折位置的相关性更加显著(P<0.001)。结论 4部分骨折在肱骨近端骨折中最常见,本研究构建了肱骨近端骨折地图,可提高医师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提供标准化骨折切割模型,指导术前规划及术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