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背景门静脉血栓(PVT)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肝硬化进一步失代偿,加重门静脉高压,增加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影响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由于PVT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易出现漏诊误诊。PVT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其仅能发现已形成的PVT,不能筛查PVT高危人群。早期识别肝硬化PVT高危患者并给予有效的预防、及时的治疗是改善PVT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目的本研究通过病例回顾性研究,探究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以识别PVT高危患者,为实现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帮助。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并确诊为肝硬化的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blebbistatin.html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141例为PVT组,随机选取同期146例经影像学资料证实无PVT的肝硬化患者纳入非PVT组,共纳入287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既往史、实验室superficial foot infection指标、影像学指标、合并症、肝功能评价相关指标、全身炎症标志物相关数据。使用SPSS26.0软件对所得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找出可能与PVT形成有关的因素,进一步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患者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PVT发生的预测效能,并通过计算约登指数选取截断值。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PVT组与非PVT组之间脾脏切除史、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住院次数,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消化道出血史、病因分布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门静脉血栓分布以门静脉主干最常见,共29例(20.57%),其次是累及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静脉,共17例(12.05%),血栓单纯累计肠系膜静脉的最少见,共4例(2.83%)。PCytoskeletal Signaling抑制剂VT组主要临床症状有上消化道出血、腹胀、腹痛、神志改变、乏力纳差、黄疸、发热、双下肢水肿,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中消化道出血55例,占39.00%,腹胀23例,占16.31%,腹痛15例,占10.64%。(3)对各项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行单因素分析提示脾切除史、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γ-谷氨酰转肽酶、尿素、纤维蛋白原浓度、D-二聚体、Child-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