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与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selleck抑制剂(MSI)与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2019年1月—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20例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PD-L1,4种错配修复(MMR)蛋白[MutS同源蛋白2(MSH-2)、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MS2)、MutL同源蛋白1(MLH1)],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CD4和CD8的表达情况,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MSI分型。采用χ2检验比较MSI不同状态下与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组织分化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selleckchem BMS-907351病理分期、HER-2、苏氨酸特异性激酶(BRAF)基因V600E突变、PD-L1表达水平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MSI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320例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占9.7%(31/320)、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占9.1%(29/320)、微卫星稳定(MSS)占81.3%(260/320)。MSI 3种状态患者的淋巴结转移、PD-L1表达水平、组织分化类型、BRAF基因V600E突变阳性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性别、肿瘤最大径、病理分期、HER-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1例MSI-H中,无淋巴结转移、PD-L1低表达、中~高分化类型以及BRAF基因V600E突变阴性的患者数量均明显少于有淋巴结转移、PD-L1高表达、低分化类型和BRAF基因V600E突变阳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Liver hepatectomy意义(P均<0.05)。MSI-H与PD-L1高表达存在相关性(r=0.42、P<0.001);CD4和CD8高表达患者中,MSI-H(24例)占比明显多于MSS(12例)和MSI-L(17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结直肠腺癌患者中,MSI和PD-L1水平可能与CD4、CD8蛋白的表达相互影响,可为寻找更准确的免疫标志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