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癃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糖癃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筛选出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virus genetic variation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两组患者皆给与个体化的基础治疗措施,包括糖尿病饮食及运动宣教、降糖治疗、排尿训练、营养神经、抗感染、导尿治疗等,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基础治疗上加用糖癃方治疗。两组皆治疗8周。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AUA-SI积分、SFQualiveen量表积分及糖代谢方面等指标的改变,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每组31例。治疗8周后:1.症状明显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AUA-SI积分,治疗组的平均积分变化幅度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治疗组在更多改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2.尿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治疗组的平均RUV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5);治疗组的平均MFR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方面(主要为膀胱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优于对照组。3.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B431542SF-Qualiveen量表积分,治疗组的平均积分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优于对照组。此次研究观察期间,两组DNB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均无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糖癃方可以极大地缓解肾虚血瘀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增加最大尿流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性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