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苜蓿属草本植物,有“牧草之王”的美誉。中国土壤盐渍化严重,与苜蓿的主要栽培区高度重合,盐胁迫通过影响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降低苜蓿产量。因此,探索提高紫花苜蓿耐盐性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种子纳米引发是一种便捷的策略。本研究采用纳米氧化镧(La_2O_3NPs)和纳米氧化铈(Ce O_2NPs)引发处理紫花苜蓿种子,探索纳米引发对紫花苜蓿在对照及盐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特性、生理特性以及激素水平的影响,并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阶段生长、光合、渗透调节及抗氧化系统等生理生化过程进行分析。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下,苜蓿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受胁迫的程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皇后”比“WL656HQ”更加敏感。“WL656HQ”和“皇后”的鉴别浓度分别为250和200 mmol·L~(-1)。2.La_2O_3NPs和Ce O_2NPs的流体动力学尺寸分别为1673±274 nm和1415±548 nm,Zeta电位分别为16.6±0.1 m V和-9.0±0.2 m V。体外试验表明La_2O_3Erdafitinib纯度NPs和Ce O_2NPs具有对淀粉酶的纳米催化作用,最佳催化浓度分别为10mg·L~(-1)和100 mg·L~(-1)。3.不同浓度的La_2O_3NPs和Ce O_2NPs引发处理后能够提高盐胁迫下“皇后”和“WL656HQ”的萌发和生长特性。其中,10 mg·L~(-1) La_2O_3NPs和50 mg·L~(-1)Ce O_2NPs引发处理后对提高“皇后”的耐盐性效果最好,可将发芽率从10.0%分别提高到72.7%和56.7%;100 mg·L~(-1)的La_2O_3NPs和Ce O_2NPs引发Medical range of services处理后对提高“WL656HQ”的耐盐性效果最好,可将发芽率从30.0%分别提高到82.0%和66.0%。4.La_2O_3NPs(10 mg·L~(-1)–“皇后”;100 mg·L~(-1)–“WL656HQ”)和Ce O_2NPs(50 mg·L~(-1)-“皇后”;100 mg·L~(-1)-“WL656HQ”)引发能够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耐盐性(皇后-200 m M;WL656HQ-250 m M)的原因包括引发处理消除蜡质层、改变种皮结构,显著提高24 h吸水率(P<0.05),提高α-淀粉酶活性并产生更高的可溶性糖含量,促进种子萌发代谢以及提高萌发种子耐盐性;纳米引发降低了盐胁迫下活性氧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并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保护种子减轻盐胁迫伤害;此外,水引发和Ce O_2NPs引发降低脱落酸含量,释放种子休眠。代谢分析证明,Ce O_2NPs引发促进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是水因素发挥作用,盐胁迫下Ce O_2NPs引发更好地提高种子耐盐性。5.La_2O_3NPs和Ce O_2NPs引发能够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幼苗的根长苗长、叶面积和生物量,提高了幼苗叶绿素b含量,盐胁迫(200 m M)降低紫花苜蓿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纳米引发降低了“皇后”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纳米引发引起了苜蓿叶的光抑制降低了初始荧光和最大荧光。La_2O_3NPs引发处理降低了脯氨酸含量,导致渗透胁迫加剧,但提高了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根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La_2O_3NPs引发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清除活性氧。Ce O_2NPs引发降低丙二醛含量,对保护细胞膜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纳米引发打破苜蓿种子硬实现象,提高吸水率,激活淀粉酶,启动萌发代谢;纳米酶特性提高淀粉酶活性;降低脱落酸含量,解除种子休眠,最终促进种子萌发。此外,纳米引发通过降低膜损伤和提高抗逆通路代谢代谢水平,实现提高种子耐盐性;通过提高光合水平等方式增加幼苗产量。总之,本确认细节研究为纳米氧化镧和纳米氧化铈引发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在盐胁迫环境的栽培应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