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致病机制不清,因素复杂,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氧化应激、遗传因素等引起的视网膜退行性改变,临床上未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许多研究表明中药成分都能够通过有效抑制氧化应激水平缓解AMD,盐酸小檗碱(BBR)是一种传统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天然化合物,其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已有相关研究表明BBR具有治疗干性AMD的潜在应用价值,但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临床应用。纳米乳(NE)作为一种能增加药物溶解度、改善溶出度的纳米制剂,生物相容性好,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将BBR制成眼用纳米乳,研究其对干性AM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具体JQ1分子量研究内容如下:本研究联合高速剪切和高压均质两种均质方法进行盐酸小檗碱纳米乳(BBR-NE)的制备,通过单因素方法以粒径(PS)、多分散系数(PDI)和粒径增长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对其制备处方和工艺进行考察。处方考察包括对油相、混合乳化剂和水的比例、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筛选;工艺考察包括对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的筛选。结果显示,纳米乳的PS为100.17±1.00 nm,PDI为0.204±0.030,Zeta电位为-(42.96±0.08)m V,黏度为4.27±0.05 m·Pa·s,p H为6.21,载药量为2.22±0.03 mg/m L,纳米乳鉴定为水包油型纳米乳。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形态发现BBR-NE呈圆球形。储存稳定性结果显示BBR-NE在常温条件下放置7天,PS在100~102 nm之间,粒径变化范围小,且无聚集、沉淀等现象,稳定性良好。为了比较BBR-NE、盐酸小檗碱混悬液(BBR-Susp)之间的累积释放度和在离体兔眼角膜中的渗透性差异,通过透析袋法以人工泪液作为溶出介质进行体外实验,评selleck Entinostat价其累积溶出度。采用改良型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角膜透过实验,测定BBR在兔角膜中的累积透过量(Q_n),绘制累积透过量时间曲线图,分析其表观渗透系数(P_(app))和稳态流量(J_(ss))。体外溶出实验表明,BBR-NE组在24 h的累积溶出度为94.90%,相比于BBR-Susp组的累积溶出度为47.70%,提高了1.99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将BBR制成纳米乳能有效改善其溶出情况。离体角膜透过实验结果显示,BBR-NE在480 min的Q_n为143.98±21.27μg/cm~2,是BBR-Susp的3.42倍,BBR-NE的P_(app)和J_(ss)也显著提高,说明NE能有效增加BBR的溶出度和渗透能力。以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尾静脉注射碘酸钠建立干性AMD小鼠模型,研究BBR-NE通过眼部给药的方式对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HE染色研究发现,模型组的视网膜外核层(ONL)出现扭曲变形,细胞核变成不规则形状,相比于空白组ONL厚度变薄,细胞核数量减Fungus bioimaging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BR-NE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和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组的细胞核数量相比于模型组显著增加,细胞核之间的排列也更紧密,BBR-NE剂量组随着剂量的增加,ONL细胞核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混悬剂组虽ONL细胞核数量比模型组多,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ONL形变未完全恢复。采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BBR-NE对ARPE-19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BBR-NE剂量的增加,纳米乳对细胞毒性呈现剂量依赖性。同时通过Draize Test研究BBR-NE对兔眼的刺激性程度,结果显示单次滴眼给药后72 h内新西兰白兔的眼刺激性评分均为0,BBR-NE的刺激性程度为无刺激性。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考察成功制备了安全、有效的BBR-NE,油相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提高了BBR的累积释放度,增加了BBR在角膜上的渗透量,说明BBR-NE可以通过眼部给药的方式将药物透过角膜进入眼部。药效实验因BBR-NE改善ONL扭曲形变、增加ONL细胞核数量、缓解RPE细胞凋亡,说明可起到治疗干性AMD模型小鼠的作用。兔眼刺激性实验证明了BBR-NE未引起刺激性,可以为BBR应用于治疗干性AMD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