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质谱法对鼠胰腺癌组织中氧化脂质代谢分析及其与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

目的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其高死亡率、低生存率及预后极差的突出特征主要归结于PC的高转移性。早期诊断是治疗乃至治愈PC的关键,而探索与PC相关的新生标志物的研究能够给PC的早期诊断以及靶向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氧化脂质组学是在代谢组学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的多组学研究方法,对PC及与其转移相关的氧化脂质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PC诊断模型的建立和PC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的探索。目前国内外对此研究领域仍少有相关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AG-221小鼠的在于通过构建人源性鼠PC动物模型,并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MS)联合代谢组学平台检测,经多元统计分析法明晰各组样本间氧化脂质代谢物谱差异,阐明动物体内条件下PC组织氧化脂质代谢的特点,以及抑癌基因KAI1对PC氧化脂质代谢的可能影响,进而探讨氧化脂质体作为PC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构建人源性鼠PC动物模型,选取9只4-6周龄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3组,每组分别在胰腺原位注射PANC-1细胞悬液、KAI1-PANC-1细胞悬液、脾脏注射PANC-1-ATX shRNA细胞悬液,待成瘤后解剖取材。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各组PC组织及转移瘤组织中小分子氧化脂质代谢物的表达变化情况。对检测获得数据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联合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筛选并鉴定出差异代谢物。利用分层聚类分析以及代谢通路富集,研究其可能参与的代谢通路。结果1、基于LC-MS/MS代谢组学平台,以及PCA、OPLS-DA等多元统计学primiparous Mediterranean buffalo方法对氧化脂质代谢物进行轮廓分析,发现建立的各组模型质量良好,相关数据整体呈现组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inaciclib-sch727965.html间离散,组内聚集的态势;2、在全部的9个差异配对组中(ATX-PC vs ATX-LC、KAI1-LC vs ATX-LC、KAI1-PC vs ATX-PC、KAI1-PC vs KAI1-LC、NC-LC vs ATX-LC、NC-LC vs KAI1-LC、NC-PC vs ATX-PC、NC-PC vs KAI1-PC和NC-PC vs NC-LC),共筛查出64种呈现差异表达的氧化脂质代谢物,并且全部64种氧化脂质代谢物本身皆属于不饱和脂肪酸成分;3、通过对KAI1-LC vs ATX-LC与NC-LC vs ATX-LC两个差别配对组的氧化脂质代谢谱进行比较,发现前列腺素类分子(PGE2、PGD2)在敲除ATX的肝转移组织中的含量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以及在PC肝转移组织中,ATX敲除可能会通过引起下游LPA的下调导致前列腺素类分子水平下调从而参与肿瘤的转移;4、通过KEGG通路分析并结合Student-t检验,发现NC-PC vs KAI1-PC组中的亚麻酸(Linolenic Acid,LA)代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个氧化脂质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19个上调,1个下调),差异代谢物分别属于花生四烯酸(Arachidnic Acid,AA)、L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成分。生信分析显示上调表达的氧化脂质代谢物12(13)-EpOME参与了KAI1/CD82抑制PC转移过程。结论氧化脂质代谢参与P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进程。前列腺素类分子(PGE2、PGD2)通过ATX-LPA轴促进PC肝转移的进程;氧化脂质代谢物12(13)-EpOME参与了KAI1/CD82基因对PC转移的抑制过程,该氧化脂质代谢物可能成为PC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