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气象因素、空气污染物对流感发病风险的影响研究

研究背景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感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属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高发季节、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方面,两者流行情况相似,其合并感染可使患者炎症反应更强烈、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病死率升高,如果出现叠加流行,势必增加疫情防控难度。我国现已成功走出新冠疫情大流行,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没有消失,全国各地疫情还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在此背景下,做好流感防控的意义尤为重要。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往往是传染病传播的诱发因素,相关研究显示,气象和空气污染物与如手足口病、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及其他传染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流感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一些专家和学者也有从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方面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是在经历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且各地区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差别,既往的及其他地区的研究并不能代替济南市的研究。研究目的(1)描述2020-2021年济南市流感病例数的三间分布特征;(2)探讨气象因素对流感发病风险的暴露-滞后-反应关系、阈值效应,空气污染物对流感发病风险的影响;(3)探讨气象因素、空气污染物对济南市流感发病风险的暴露效应和滞后效应,并识别脆弱人群;(4)通过研究,给济南市流感防控提供相应参考,提高济南市流感防控水平。研究方法1.资料来源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济南市每日流感病例资料,从环保部数据中心的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收集同期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CO、NO2、O3)日均浓度资料,通过世界天气网获得同期气象数据。2.统计学分析(1)首先对2020-2021年济南市流感病例数进行三间分布特征描述,将流感病例数、气象数据和污染物浓度整理成以日为尺度的时间序列数据,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流感与各气象因素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2)以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为基础,分别建立气象因素和污染物的模型。在探讨某一气象因素对流感发病风险的影响时,其余气象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到模型中,来探讨气象因素对流感发病风险的非线性效应,并选取气象节点和日期节点,研究其影响效应;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来探讨大气污染物对流感发病风险的非线性效应,将气象因素作为协变量纳入模型进行控制;并且应用GAM模型探讨污染物浓度每升高10μg/m3(CO:0.1mg/m3)对流感发病风险影响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滞后效应。(3)在研究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物浓度对济南市流感发病的影响时,将全人群按性别划分、按年龄划分为0-6岁、7-18岁、19-59岁、60岁及以上人群,分别探讨气象因素对各亚组人群流感发病风险效应、以及空气污染物浓度每升高10μg/m3(CO:0.1mg/m3)对各亚组人群流感发病风险的效应。(4)本研究通过改变时间趋势的自由度(6-9),观察AIC值,来探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1.2020-2021年期间济南市流感监测系统内共报告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共4767例,在研究期间的12月Crizotinib-2月为流感发病的主高峰,2021年的六月和七月,呈现次高峰;亚组结果中,男女性别病例数差别不大;年龄组中,0-6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共2115例,占全人群的44.37%;在地区分布上,两年内历下区和槐荫区相比于其他区县流感病例数较多。2.济南市2020-2021年PM2.5、PM10、O3平均浓度均达到我国环保部门提供的的污染物浓度的二级参考值,SO2、NO2、CO均达到一级参考值。3.气象因素和空endovascular infection气污染物浓度值随时间变化时的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除O3外,污染物浓度值随时间变化波动一致,O3浓度值波动与其相反。4.气象因素对流感发病风险的影响研究期间,流感病例数与气温和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各气象因素与流感发病风险呈现非线性关系;气温、风速、相对湿度与流感发病风险在总体上关联性不大,低相对湿度对流感发生呈危险作用,高相对湿度对流感发生呈保护作用。在研究不同的气象因素节点对流感发病风险的结果显示,极低温在lag7天,极低风速在lag5天,极低相对湿度在lag7天时对流感的发生呈危险作用。研究不同的气象因素在某一特定日期对流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lag3天、lag7天,低温对流感的发生呈危险作用,低风速在lag3天呈危险作用,低相对湿度在lag1天和lag7天对流感发病风险呈危险作用。亚组结果显示:不同的气象因素对不同的人群流感发病风险影响不一致,低温和低风速对6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影响最大,RR值最高,呈危险作用,低相对湿度对男性和7-18岁年龄组人群流感的发生呈危险作用。5.空气污染物对流感发病风险的影响污染物对不同人群流感发病风险的结果显示,除O3外,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升高,流感发病风险也在升高。污染物浓度每上升10μg/m3(CO:0.1mg/m3)对不同人群流感发生风险的时间和效应不一致,且气体污染物(NO2、SO2)大于颗粒物污染(PM10、PM2.5)的风险发生效应。亚组结果显示,PM10和SO2浓度的升高,对流感发病风险的最高累积风险,男性高于女性,PM2.5,NO2,CO浓度的升高,女性发病风险高于男性。年龄组结果显示:污染物浓度的变化Cobimetinib体内对不同人群发病风险呈危险作用的滞后时间不一致,PM2.5、PM10、SO2、NO2四种污染物每上升10μg/m3对6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发病风险影响最大,CO浓度的变化对19-59岁年龄组流感发病风险影响最大。研究结论1.流感病例数的波动大致与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波动一致(除O3外),在每年的冬春季节是流感发病的高峰,其中,在2021年的夏季出现了流感发病的小高峰。应重点关注冬春季节流感流行情况。2.性别之间无明显的差异,0-6岁年龄组了流感患病比例较高,这可能跟低年龄人群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免疫力较弱,抵抗病毒的能力差有关。3.气温、风速与流感发病风险呈负相关,疫情防控期间,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对流感发病风险总体上相关性不大。不同的气象因素对不同亚组人群风险影响不一致,低温、低风速、对60岁及以上年龄组流感发病风险影响较大。4.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对不同人群发病风险的滞后时间和效应值不一致,气体污染物(NO2,SO2)对流感发病风险高于颗粒物污染物(PM2.5,PM10),60岁及以上人群暴露于污染物下流感发病的超额风险更大。O3与流感发病风险呈负相关,高O3浓度对流感发病风险呈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