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由产量三要素构成,包括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粒重又由籽粒形状和籽粒灌浆程度决定,而籽粒形状是由籽粒长度、宽度、以及厚度决定。定位和克隆水稻粒型相关基因有助于研究水稻籽粒形成的机制并为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基因资源。本研究通过筛选60CO-γ辐射诱变中花11的突变体库,获得一个小粒突变体命名为sg7。对该突变体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细胞学组织观察、基因的表达分析、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等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突变体sg7和野生型ZH11的主要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与野生型ZH11相比突变体株高显著降低,分蘖减少;穗长变短,二次枝梗数LBH589显著减少needle prostatic biopsy,着粒密度降低;种子长度变短,宽度变窄。2.颖壳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种子变小的原因是MLN4924细胞数目变少,而不是细胞长度的变化。3.通过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在突变体中的定量表达分析发现,在突变体5mm幼穗中,细胞分裂相关的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AK1、CDT2q、CYCOS2、CYCA2.3以及植物特有的依赖周期蛋白的激酶CDKB2表达量明显下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CDAK1、CDAK2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DKI在野生型与突变体5mm幼穗中表达没有明显差异,4.已克隆粒形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GS5、DEP1和DEP2,在ZH11和sg7的幼穗中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GW8、GPW2和GL3在突变体幼穗中表达量显著降低。5.遗传分析表明,sg7是隐性单基因。6.利用sg7与ZS97B杂交得到的的F2群体,通过BSA关联分析初步将基因定位在第七染色体上18.255 Mb和21.519 Mb之间。同时利用QTL定位,在第七染色体标记LInD7-280和LInD7-331之间扫描一个控制粒长的QTL,与BSA定位结果重叠。7.利用BC1F2群体,从该群体中取出1500株突变体表型的单株进行精细定位,最终将sg7进一步定位于483 Kb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