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AMPK/GLUT4信号通路调控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梓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的影响,以及对AMPK/GLUT4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体重为150±50g,购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大鼠首先进行适应性喂养1周后,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和实验组(90只),正常组大鼠予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禁食12小时,实验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mg/kg)。将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对照组、梓醇低剂量组、梓醇中剂量组、梓醇高剂量组,每组12只大鼠。正常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予每日5ml/kg的蒸馏水灌胃,对照组大鼠予每日90mg/kg二甲双胍灌胃治疗,梓醇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予每日2.5mg/kg、5mg/kg、10mg/kg的梓醇进行灌胃治疗。经12周灌胃干预后,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及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通过免疫组化观察AMPK、GLUT4的蛋白表达,通过RT-PCR法观察骨骼肌AMPK、GLUT4基因表达情况;运用Western blot检测观察p-AMPK、AMDK蛋白的表达。最后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的FBG、FINS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ISI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同时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梓醇组大鼠的FBG、FINS水平也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较,其中梓醇高剂量组大鼠的FBG、ISI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梓醇中剂量组大鼠FBG含量水平selleck S63845明显较高(p<0.05),但FINS、ISI水平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梓醇低剂量组大鼠FIN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ISI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组大鼠AMPK、GLUT4的表达最多,其它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梓醇高剂量组大鼠与二social media甲双胍对照组大鼠相比,其较优于二甲双胍对照组大鼠(p<0.05)。各组大鼠在AMPK基因上均具有表达,但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NSC 119875研究购买>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其它各组大鼠在骨骼肌p-AMPK/AMPK蛋白比值上均有所减小(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二甲双胍组、梓醇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在骨骼肌p-AMPK/AMPK蛋白比值均有所增加,其中梓醇高剂量组大鼠与其它组比较p-AMPK/AMPK蛋白比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梓醇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紊乱,降低空腹血糖,维持糖代谢稳态的作用。2.梓醇具有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3.梓醇可调节大鼠骨骼肌AMPK/GLUT4的信号通路,增强大鼠骨骼肌AMPK/GLUT4的蛋白表达,减低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