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我国职业人群中睡眠障碍检出率较高,且睡眠障碍对人群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对睡眠障碍的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某钢铁企业职工睡眠质量情况,分析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睡眠障碍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期找到影响职工睡眠障碍的职业、非职业影响因素和睡眠障碍高危人群,从而为降低钢铁职工睡眠障碍患病风险,提高职工睡眠质量提出对策建议。方法于2022年1-3月,使用自制问卷、职业倦怠量表(MBI-G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某钢铁企业职工并收集了12463名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职业倦怠情况和睡眠质量情况。本研究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职工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比较多组间的差异时,采用Bonfferoni校正法进行两两比较。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和CART决策树模型分析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交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寻找睡眠障碍高危人群。所有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2463名钢铁企业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644人,占总人数的85.40%。平均年龄为39.84±9.437岁,平均BMI为24.27±3.13kg·m~(-2)。参与此次调查的已婚职工有medical informatics10384人,占总人数的83.32%。大专学历的职工最多,有5066人,占比40.65%。8091名钢铁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小于5000元,占比64.92%。吸烟的职工有6220人,占比49.91%。饮酒的职工有7068人,占比43.29%。41.35%的职工偶尔锻炼,只有12.53%的职工经常锻炼。1792名职工患有高血压,占比14.38%。391名职工患有糖尿病,占比3.14%。一线工人有5418人,占比43.47%。工龄10年至20年之间的职工占比最多,有5341人,占比42.85%。有26.42%的职工处于较长时间工作状态。7437名职工轮班,占比59.67%。45.70%的职工暴露于粉尘,43.95%的职工暴露于噪音,19.32%的职工处于高温暴露。工伤职工有557人,占比4.47%。6205名职工有职业倦怠,占比49.79%,其中轻中度职业倦怠4947人,占比39.69%,重度职业倦怠1258人,占比10.09%。(2)本研究的钢铁企业职工PSQI平均得分为6.65±3.09,除民族特征外,PSQI在不同性别、年龄、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工种、工龄、每周工作时长、轮班、粉尘暴露、噪音暴露、高温暴露、工伤和职业倦怠组间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维度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分别为:1.21±0.82、1.21±0.73、1.24±0.93、0.48±0.85、1.07±0.68、0.06±0.36、1.37±1.03。除了催眠药物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钢铁职工PSQI总分和其他维度得分均高于国内一般成年人水平。(3)12643Imidazole ketone erastin抑制剂名钢铁职工中,检出睡眠障碍的有6013人,检出率为47.56%。单因素分析发现,睡眠障碍在不同性别、年龄、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体育锻炼、工种、工龄、每周工作时长、轮班、粉尘暴露、噪音暴露、高温暴露、工伤和职业倦怠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分析方面,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血压、体育锻炼、工龄、每周工作时长、轮班、噪音暴露、高温暴露、工伤和职业倦怠是钢铁职工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高中/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职工睡眠障碍患病风险分别是初中及以下职工的1.297倍(95%CI:1.117~1.506)、1.501倍(95%CI:1.296~1.740)、1.502倍(95%CI:1.280~1.762);家庭人均月收入大于等于5000元的职工睡眠障碍患病风险是小于5000元职工的87.3%(95%CI:0.806~0.946);患有高血压的职工睡眠障碍患病风险是不患高血压职工的1.371倍(95%CI:1.226~1.532);偶尔锻炼和经常锻炼的职工睡眠障碍患病风险分别是不锻炼职工的69.40%(95%CI:0.641~0.751)和64.60%(95%CI:0.572~0.729);相比于工龄小于10年的职工,10至20年、20至30年、大于等于30年工龄职工的睡眠障碍患病风险分别是其1.341倍(95%CI:1.215~1.481)、1.526倍(95%CI:1.350~1.724)、1.602倍(95%CI:1.410~1.820);与每周工作时长35至49h相比,工作时长49至56h、大于等于56h的职工睡眠障碍患病风险分别是其1.172倍(95%CI:1.031~1.333)、1.153倍(95%CI:1.055~1.261);轮班职工睡眠障碍患病风险是不轮班职工的1.105倍(95%CI:1.019~1.199);噪音、高温暴露职工的睡眠障碍患病风险分别是没有该环境暴露职工的1.146倍(95%CI:1.052~1.250)、1.119倍(95%CI:1.006~1.244);工伤职工睡眠障碍患病风险是无工伤职工的1.292倍(95%CI:1.080~1.546);轻中度职业倦怠和重度职业倦怠的睡眠障碍患病风险分别是无职业倦怠职工的2.195倍(更多95%CI:1.080~1.546)、4.915倍(95%CI:4.255~5.677)。决策树模型分析显示职业倦怠、工龄、高血压、文化程度、体育锻炼、高温暴露、家庭人均月收入、每周工作时长、年龄、轮班是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类树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8和0.674,两种模型预测效果几乎无差别。(5)相乘交互作用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合并工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高血压、工龄合并高温暴露、轮班合并噪音暴露、工伤合并职业倦怠有相乘交互作用(OR的95%CI不包含1且P<0.05)。相加交互作用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合并工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高血压、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职业倦怠、体育锻炼合并每周工作时长、体育锻炼合并职业倦怠、每周工作时长合并职业倦怠、轮班合并职业倦怠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AP的95%CI不包括0,SI的95%CI不包括1)。其中低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高血压、低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职业倦怠、体育锻炼合并长工作时长、体育锻炼合并职业倦怠、长工作时长合并职业倦怠、轮班合并职业倦怠存在协同相加作用,二者联合效应分别是二者独立存在时的效应和的2.528倍、1.436倍、1.263倍、1.493倍、1.342倍和1.233倍。结论(1)钢铁企业职工睡眠质量低于国内一般成年人。(2)钢铁企业职工的睡眠障碍检出率高达47.56%。(3)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血压、体育锻炼、工龄、每周工作时长、轮班、噪音暴露、高温暴露、工伤和职业倦怠是钢铁职工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工龄、每周工作时长、轮班、噪音暴露、高温暴露、工伤是职业因素,其余皆是非职业因素。(4)低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高血压、低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职业倦怠、体育锻炼合并长工作时长、体育锻炼合并职业倦怠、长工作时长合并职业倦怠、轮班合并职业倦怠存在协同相加作用,应将这些人群列为防治睡眠障碍的重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