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249matrilysin nanobiosensors例败血症新生儿临床一般资料,以患儿预后情况分为www.selleck.cn/products/pexidartinib-plx3397预后不良组(n=40)、预后良好组(n=209),观察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分析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败血症新生儿中出现反应低下50例(20.08%)、黄疸25例(10.04%)、发热27例(10.84%)、吐奶15例(6.02%)、喂养困难32例(12.85%)、面色青灰49例(19.68%)、呼吸窘迫51例(20.48%);预后不良组性别、疾病类型、血压、尿量、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机械通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感染性休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T-263配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机械通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感染性休克是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败血症新生儿常出现反应低下、面色青灰、呼吸窘迫情况,且早产儿、机械通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感染性休克是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做好早期危险因素识别工作,同时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不良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