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白粉病是由禾本科布氏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 Bgt)引起的气传性真菌病害,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对全球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最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方式。作为小麦三级基因源的卵穗山羊草(Aegilops ovata L.或Aegilops geniculata Roth.,2n=4x=28, U~g U~g M~g M~g)是山羊草属的一种异源四倍体植物,属于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源,该物种7M~g染色体上携带白粉病抗性基因,且抗性强,是选育抗病品种的重要目标染色体。【材料与方法】小麦Ph(Pairing homoeologous)基因控制同源染色体的严格配对,限制小麦-外源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和重组,保证小麦染色体的遗传稳定性,降低非整倍性的发生概率。本研究旨在利用ph1b基因突变体,诱导7M~g染色体与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创制含7M~g的抗白粉病基因的易位系。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和细胞学鉴定,筛选抗白粉病的易位系材料,用于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选育。【结果与分析】利用中国春和顶Dromedary camels芒山羊草的参考基因组,根据染色体的同源性,开发了位于7M~g短臂近端部、着丝粒附近和长臂近端部的四对7M~g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能用于7M~g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检测。利用ph1b突变体SM830ph1b~H与7M~g(7A)代换系TA6646杂交,其F_selleck抑制剂2中标记筛选ph1b纯合且含有7M~g的单株构建易位群体。利用特异性分子标记、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从自交F_3和F_4植株中筛选出了8种染色体易位类型(14株易位植株),其中7A-7M~g易位类型有3种(5株),7D-7M~g易位类PLX-4720体外型有5种(9株)这些易位系材料白粉病抗性反应为0级,表现为免疫。【结论】获得的7A-7M~g和7D-7M~g易位系虽为大片段易位系,但可利用这些初级易位系材料创制小片段易位系在小麦白粉病育种中利用,同时为定位该抗病外源基因奠定材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