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自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OH组)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非OH组)。比较两组患者立卧位血压、24h动态血压、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用药情况、超声心动图以及出院后随访6个月发生不良事件情况。全部数据分析均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采用双侧P值<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共有14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OH组47例,非OH组97例,体位性低血压的检出率为32.6%(47/144);知晓率为2.7%(4/144)2.与非OH组相比,OH组的24h SBP(24小时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高于非0H组(P<0.05)。SBPF(夜间收缩压下降率)、DBPF(夜间舒张压下降率)低于非OH组(P<0.05)。按血压节律分组,可分为超herd immunity杓型、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四组人群OH的检出率分别为2.13%(1/47)、12.77%(6/47)、42.55%(20/47)、42.55%(20/47,x~2=21.800,P=0.000),反杓型组OH检出率高于杓型和超杓型组3.与非反杓型组相比,反杓型组的年龄、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OH病史、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均高于非反杓型组(P<0.05)。立位收缩压低于非反杓型组(P<0.05)。对两组组间进行比较后,在P<0.05的标准下,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饮酒史、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与扩张性心肌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反杓型血压节律具有相关性,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P<0Gefitinib.05)4.与非OH组相比,OH组的年龄、饮酒史、卧位收缩压、心功能III购买AZD9291级、心功能IV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卒中病史、糖化血红蛋白、LAAP、LVDd、RVDd均显著高于非OH组(P<0.05)。立位收缩压、LVEF、SV均显著低于非OH组(P<0.05)5.对OH组及非OH组患者进行出院6个月随访,失访9例[6.2%(9/144)],共有51例[37.78%(51/135)]患者发生不良事件。OH组不良事件(全因死亡、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脑卒中、跌倒)总发生率高于非OH组[57.78%(26/45)vs 27.78%(25/90)],其中,脑卒中发生率[8.51%(4/45)vs 1.11%(1/90)]、跌倒发生率[22.22%(10/45)vs 6.67%(6/90)]均高于非O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检出率高,知晓率低2.扩张型心肌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呈反杓型3.高龄、饮酒史、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是扩张型心肌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反杓型血压节律发生的危险因素4.与单纯扩张型心肌病相比,扩张型心肌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短期内不良事件(跌倒、脑卒中)发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