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相关性及干预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探讨CRS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相关性,同时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伴CRS(湿热证)的患儿予鼻窦炎口服液口服,予四磨汤口服液作为基础治疗,分析治疗CRS(湿热Vascular biology证)后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导致腹痛的发作次数和腹痛程度。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临床研究一为CRS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相关性观察,选定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二科门诊及病房以腹痛为主诉的、年龄在3~14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224例,在就诊当日统计腹痛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超声情况,判断是否符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标准,回顾性分析是否有鼻塞、流涕、咳嗽、咽异物感、打鼾、头痛等症状,记录各症状出现频次,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确诊是否合并CRS,分析相BYL719关性及危险因素。临床研究二为治疗CRS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导致腹痛的发作次数和腹痛程度,选取143例(最终129例)符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CRS(湿热证)诊断的患儿,根据家长及患儿意愿分为试验79组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四磨汤口服液口服作为基础治疗,加用鼻窦炎口服液(具体用量根据说明书)口服治疗,总疗程为3周。对照组采用四磨汤口服液口服治疗3周。记录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exidartinib-plx3397.html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腹痛积分评分情况,记录两组随访6个月的腹痛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本研究的临床效果。结果:1.224例腹痛患儿中,有197例患儿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143例患儿满足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伴CRS(湿热证)的诊断标准,占比72.59%。2.治疗CRS后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导致腹痛的情况:(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4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治疗优于对照组。(2)统计随访6个月内疼痛评分的情况:试验组治疗有效(P=0.03<0.05),对照组治疗效果不明显(P=0.103>0.05)。3.安全性分析:本研究中未见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部分CRS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明确相关性。2.系统治疗CRS(湿热证)后,可有效减少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导致的腹痛的发作次数并减轻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