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明晰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以期为平原沙土区河岸带的植被构建和土壤养分固持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平原沙土区丰县复新河河岸带15年生杨树纯林、柳树纯林和杨柳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5个土层深度(0—20 cm, 20—40 cm, 40—60 cm, 60—80 cm, 80—100 cm)的氮组分含量及酶活性,探讨不同植被类型中土壤氮含量和酶活性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1)各植被类型中,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均高于对照,60—100 cm深层土壤氮含量在垂直分布上没有表现出Galunisertib采购明显规律。土壤全氮含量变化范围为0.20~0.75 g/kg,大小顺Genetic research序为杨树纯林>柳树纯林>杨柳混交林,总体上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20 cm土层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土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杨树纯林中最高,且在杨树纯林中整体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selleck抑制剂量氮含量在杨柳混交林中最高,在杨树纯林中最低。(2)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范围为0.30~4.35,0.05~0.21,0.46~0.59 mg/(g·d),3种酶活性在杨树纯林中最高,在不同植被类型和土层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细根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氮含量和酶活性的主导因子。[结论]试验地杨树纯林由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细根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较高导致土壤氮含量和酶活性最高,因此在平原沙土区河岸带选取适宜的植被类型可以提高土壤氮素的固持能力,进而可能会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