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方式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中国正处在老龄化加速时期,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多使得健康养老问题已然成为社会热点。同时,伴随着人口的频繁流动与迁移,我国的家庭形式逐渐向小型化变迁,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一代户的数量正不断增多,老年独居人口的占比也在逐步升高。在老龄化加速与人口大量Puromycin MW流动的双重影响下,有心理问题的老年人日益增多,抑郁症状是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发病率较高且具有不典型性的心理健康问题。独居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正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研究问题。当前有关居住方式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居住方式是否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和“不同居住方式的老年人在抑郁症状上的差异如何”这两方面,但现有研究都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居住方式能直接预测老年人的抑郁症状,独居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唐丹,2021;冀云,孙鹃娟,2018);但也有学者认为居住方式不能直接预测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温小飘,2013)。有研究者认为与非独居老人而言,独居老人的抑郁症状更严重(冀云,孙鹃娟,2018);但Medicine history也有研究表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独居老人可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周家璇,王磊,2022),心理健康状况不一定更差。同时当前关于居住方式对老年人抑郁症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较少,已有的研究也并未对作用机制做更深入的探究。故本文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试图探究老龄化背景下居住方式是否能直接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状,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存在怎样的差异,并在关系成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作用机制。研究一选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运用分层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明确居住方式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selleck合成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研究二采用质性访谈法对20名老年人进行心理访谈以验证居住方式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三通过550份问卷收集复验居住方式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并验证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居住方式能显著直接影响老年人抑郁症状,独居会加重老年人的抑郁症状;(2)社会支持在居住方式与老年人抑郁症状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独居会使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情况更差,加重其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