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黄杨抗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

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μ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肺癌总人数80%。目前临床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疗,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临床现有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不良反应较多,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药物对治疗NSCLC具有重大意义。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是黄杨科(Buxaceae)黄杨属(Buxus)植物,本论文以小叶黄杨的干燥叶为研究对象,对小叶黄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确证及体外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活性等实验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了小叶黄杨的最佳提取工Self-powered biosensor艺采用CCK-8法确定了小叶黄杨抗非小细胞肺癌A549作用的活性部位为干燥叶;单因素、正交试验筛选出小叶黄杨最佳提取条件为:75%乙醇以料液比为1:10混合,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2.完成了小叶黄杨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溶剂萃取法、CCK-8法,确定小叶黄杨干燥叶活性组分为石油醚相和三氯甲烷相;再利用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法、重结晶法分离活性成分,共得到4个活性单体化合物,化合物1-4体外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IC_(50)值分别为24.48±0.75μg/ml、53.01±1.73μg/ml、19.07±0.46μg/ml、28.55±0.81μg/ml。3.弄清楚了小叶黄杨叶中有效成分的结构4个有效单体化合物经波谱解析确证为:羽扇豆醇、白桦脂醇、羟基环原黄杨碱、羟基环原黄杨碱酯,其中羟基环原黄杨碱、羟基环原黄杨碱酯为新衍生物。4.开展了羟selleckchem基环原黄杨碱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初步研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用羟基环原黄杨碱处理24 h后,部分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体积缩小变圆,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形态改变的细胞增多,并伴随细胞碎片产生,其IC_(50)值为20.06±1.87μg/ml。划痕试验、transwell迁移及侵袭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羟基环原黄杨碱在12.5μg/ml至50μ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与Control组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A549细胞凋亡和Caspase 3表达增多,其中早期凋亡增多较为明显,在12.5μg/ml至50μ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和阻滞细胞周期在G0/G1期,上调A549NSC 125973半抑制浓度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 3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提示羟基环原黄杨碱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其凋亡,为黄杨类生物碱抗肺癌作用提供了一定试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