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selleck合成病例资料,其对发病孕周、病因、严重度、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等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6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T)的孕妇病例资料(观察组,PT组),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分轻,中,重三组,收集孕妇的血小板计数资料及母婴结局资料。以167例血小板正常,无合并症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临床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组重度血小板减少首次诊断孕周小于轻,中组,孕期血小板最低值同样小于其他两组。在167例PT中有127例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34例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其中子痫前期为32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MK-1775分子式(ITP)6例,抗磷脂综合征(APS)2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先天性血小板减少各1例。PT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比较,卡方检验,χ ~2=83.132,P<0.05,有统计学意义。PT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后出血、贫血,妊娠期及分娩期输血,产褥感染、转血液科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PT组与对照组两组围生儿血小板减少、颅内出血、新生儿贫血、小于胎龄儿pathological biomarkers、早产、apgar评分≤7分、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减少程度越重,发病时间越早,剖宫产分娩率越高,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