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F-κB号通路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

目的:本课题制备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血府逐瘀汤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了血府逐瘀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一: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府逐瘀汤组,除空白组外,其余三组构建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从模型复制的第1日起,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其中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6.85g/kg)灌胃治疗,血府逐瘀汤组分别给予血府逐瘀汤(6.85g/kg)灌胃治疗,均每日一次。HE染色检测大鼠FV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FV组织中p65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法检测F V组织中p65 mRNA表达水平。实验二:HMEC-1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除空白组外,其余2组均通过LPS溶液100mg/L诱导12h构建DFV损伤模型。具体方法如下:血府逐瘀汤组给予血府逐瘀汤混悬液80μmol/L,而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预处理。模型复制结束后(LPS溶液诱导12h),通过MTT法检测HMEC-1细胞活力及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65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65 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一: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FV组织结构形态完整无损伤,伴有纺锤形内皮细胞,大小均匀排列;血管平滑肌细胞有规律排列,内膜光滑均匀。模型组大鼠FV组织部分脱屑,血管平滑肌紊乱,血管壁和组织间质空间中大量的局灶性炎症渗出,血管壁较薄和血栓伸入在正常组织中,炎症细胞数为4.0±0.5,而在下肢DVT大鼠的股静脉组织中为8.9±1.2。血府逐瘀汤组炎症细胞的数量,组织血管壁和间质空间中的局灶性炎症渗出远低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此外,FV组织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形态均完好无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p65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p65蛋白表达略高于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p65蛋白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FV组织中p65 mRNA表达显著下调,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p65 mRNA表达略高于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p65 mRNA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大鼠血清中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p65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与空白组PEG300抑制剂相比,假手术组细胞中p65蛋白表达略高于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p65蛋白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p65 mRNA表达显著下调,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细胞中p65 mRNA表达略高于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更多瘀汤组p65 mRNA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细胞中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上升,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上升,与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细胞Biochemistry and Proteomic Services中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府逐瘀汤能够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血栓形成。2.血府逐瘀汤能够改善大鼠DVT过程中的炎症反应。3.血府逐瘀汤能够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介导NF-κB p65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