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分级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证素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通过证素辨证理论,探讨基于CT分级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证素分布特点,为临床辨证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风湿病科点击此处门诊及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骶Iranian Traditional Medicine髂关节螺旋CT平扫(3mm)检查,分别采集CT 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各30例,共120人。利用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四诊信息,并运用证素辨证软件及数据统计软件来研究AS骶髂关节CT不同分级的证素分布特点。结果1、AS骶髂关节CT不同分级的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均以青年最多(频率分别为93.33%、73.33%、43.33%、50.00%),中年人群在Ⅲ级和Ⅳ级中也占据一定比重(频率分别为36.67%、36.67%);病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Ⅳ级的病程长,Ⅳ级与Ⅰ级、Ⅱ级、Ⅲ级的病程有差异(P<0.05),而Ⅱ级与Ⅲ级的病程无差异(P>0.05)。2、各组证素的分布特点:骶髂关节CT Ⅰ级与Ⅱ级的常见病位证素为筋骨、肾、经络、肝,常见病性证素为血瘀、湿、寒、热;骶髂关节CT Ⅲ级的常见病位证素为筋骨、肾、经络,常见病性证素为湿、血瘀、寒、阳虚、阴虚;骶髂关节CT Ⅳ级的常见病位证素为筋骨、肾、经络、肝,常见病性证素为血瘀、湿、寒、阳虚。3、相关Talazoparib分子式性比较:骶髂关节CT Ⅰ级与Ⅱ级在各病位及病性证素的等级分布上无明显差异(P>0.05);CT Ⅰ级与Ⅲ级在湿、热证素的等级分布上有差异(P<0.05),且热为Ⅲ级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OR<1);CT Ⅰ级与Ⅳ级在经络、血瘀、湿、阳虚、热的等级分布上有差异(P<0.05),且热为Ⅳ级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OR<1),经络、阳虚为Ⅳ级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OR均>1)。结论1、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分级与年龄分布存在相关性,中年患者发生Ⅲ、Ⅳ级频率高;与病程存在相关性,提示随着病程延长,骶髂关节CT分级的程度也会上升。2、病位证素方面: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不同CT分级上均与筋骨、肾、经络关系密切,且经络(督)为Ⅳ级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诊治AS骶髂关节Ⅳ级者应重视强督脉。3、病性证素方面: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不同CT分级上均与血瘀、湿、寒关系密切,此外,Ⅰ、Ⅱ级常伴有证素热,Ⅲ、Ⅳ级常伴有证素阳虚。且热为Ⅲ、Ⅳ级的重要影响因素,阳虚为Ⅳ级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诊治AS中晚期应重视温阳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