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药物分子分析对茯苓-白术-桂枝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采集茯苓-白术-桂枝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的靶点,通过GeneCardKD025小鼠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三个疾病基因数据库收集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作用靶点,取茯苓-白术-桂枝与类风湿关节炎相融合的作用靶点,在线绘制韦恩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共同作用靶点进行筛选,进而导入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基于David网站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微生信在线绘图工具对GO、KEGG富集分析数据进行多维网络图形绘制。利用Schrodinger 2022.2软件中的Glide模块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茯苓-白术-桂枝药对有效活性成分29个、靶点53个,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疾病靶点3394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靶点有30个,其中β-谷甾醇、花旗松素、儿茶酚、豆甾醇等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rostaglandin-endopplant virologyeroxide synthase,PTGS2)、JUN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e,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ate Proteinase 3,CASP3)、一氧化氮合酶3(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过氧化氢酶等关键靶点,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GE, RAGE)信号通路、肿瘤抑制蛋白(Tumor protein p53,TP53)等多购买Alpelisib种信号通路起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儿茶酚与CASP3有较稳定的结合力。结论:本研究证实茯苓-白术-桂枝是通过多成分基于多靶点作用与多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起到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