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用药特点,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科专家门诊,符合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诊断标准的病例资料,经筛选最终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病例261例。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数据挖掘软件,对患者一般情况、四诊信息、中医证素、处方用药等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以探究中医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用药特点。结果:1.基本信息统计结果:入选的26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178例,男女比例约为1:2.14;平均年龄约58.61岁,年龄分布在50-69岁的患者居多,占70.11%;中医证素频率由高到低为气虚证、血瘀证、气滞证、阴虚证、痰浊证、阳虚证、血虚证、火热证、寒凝证,其中以两个证素相兼的人数居多,以气滞证合并血瘀证、气虚证合并血瘀证、气虚证合并阴虚证多见;出现症状频次较高的依次为:不寐、胸闷、气短、乏力、胸痛、心悸、多梦、烦躁易怒、心前区闷痛、自汗;舌象以苔薄、苔白、舌暗红、舌淡红、舌紫暗频率较高;脉象以脉细、脉沉细频率较高。2.药物统计结果:纳入的261首处方共涉及153味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20味的中药分别为甘草、半夏、柴胡、黄芩、龙骨、牡蛎、桂枝、远志、白芍、酸枣仁、茯神、百合、大黄、茯苓、党参、黄芪、首乌藤、延胡索、甘松、川芎;四气以寒性(36.58)、温性(30.63)、平性(29.06)居多;五味以甘(34.28)、苦(27.87)、辛(22.81)居多;归经显示排名前五的为肺经(17.9%)、脾经、(16.92%)、心经(16.32%)、肝经(15.24%)、胃经(9.32%);药物功效分类的selleck前八位分别为补虚类、安神类、清热类、解表类、利水gnotobiotic mice渗湿类、化痰止咳平喘类、理气类、活血化瘀类。经聚类分析得出四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1.261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主要分布在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2.稳定型心绞痛合selleck化学并失眠的中医证素以两个证素相兼为主,以气滞证合并血瘀证、气虚证合并血瘀证、气虚证合并阴虚证多见,单一证素以气滞证、气虚证多见。3.中医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用药特点,主要药性为寒、温、平,主要药味为甘、苦、辛,药物归经多入五脏经络,常用药类为补虚药、安神药,整体用药原则为扶正补虚、疏肝理气、养心安神。核心方药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