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及预后分析

目的:应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21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初诊及资料完整的14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包埋肿瘤组织标本,从肿瘤组织中提取DNA,采用NGS技术对其进行靶向测序分析(包括475个靶基因),比较老年(>milk-derived bioactive peptide60岁)和年轻患者(≤60岁)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谱及信号通路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Kaplan-Meier法和多因素Cox回归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DLBCL患者多表现为IPI评分高,ECOG≥2分,且双表达亚型占比高。(2)NGS结果显示,148例DLBCL患者共检测到40个高频突变基因,其中PIM1(43.9%)、KMT2D(31.8%)、MYD88(29.7%)、CD79B(27.0%)是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本研究DLBCL患者根据四分型进行基因分型,MCD型占45.3%、BN2型占25.7%、EZB型占15.5%、N1型占6.1%,老年和年轻DLBCL患者在基因分型上无统计学差异。(3)通过比较老年和年轻DLBCL患者基因突变谱发现,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但同时也存在异质性,两者均包含大量的低频突变基因(<10%),且基因突变类型分布相似,均以错义突变为主。ATM(P=0.008)和DNMT3A(P=0.016)突变仅在老年患者中检出,而B2M(P=0.020)、CD70(P=0.035)、NFKBIA(P=0.024)和STAT6(P=0.024)突变在年轻患者中更多见。(4)根据信号通路分类发现,老年患者在表观遗传调控通路相关突变基因较年轻患者多见(P=0.02),而年轻患者在免疫逃逸通路显著富集(P=0.03)。PF-6463922体内(5)在老年和年轻DLBCL中分别对各临床特征和高频突变基因(>10%)进行单变量生存分析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selleck合成显示,TP53突变与老年DLBCL患者更短的PFS相关,而FAT4突变与老年DLBCL患者更长的PFS相关。(6)在老年DLBCL患者中,将FAT4和TP53突变结合分析,FAT4突变的PFS预后预测价值更突出。(7)在DLBCL中,包含FAT4基因在内的JAK-STAT通路有较好的预后价值。结论:老年和年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谱及信号通路存在差异。在老年DLBCL患者中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有利预后标志物FAT4,FAT4突变在老年组TP53阴性的患者中PFS预后预测价值更加突出,对老年DLBCL患者精准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