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长尾鸡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胚胎期肌纤维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本研究以坝上长尾鸡为试验对象,利用mtDnecrobiosis lipoidicaNA D-loop区对不同时期坝上长尾鸡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坝上长尾鸡早期肌纤维的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坝上长尾鸡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坝上长尾鸡mtDNA D-loop区长度在1231~1232之间,1231Y-27632bp相比于1232bp在852bp处缺失一个C碱基。三个时期坝上长尾鸡保种群A、T、C、G四种核苷酸含量基本一致,分别为26.6~26.7%、33.4~33.5%、26.5~26.6%、13.3~13.4%,A+T含量为60~60.2%,G+C为39.8~40%的含量,表现出偏奇性。mtDNA D-loop区一共发现46处多态位点,可分为35种不同的单倍型,包括36处简约变异位点,10处单态变异位点。其中,有41个多态位点属于碱基之间的转换,有5个多态位点属于碱基替换。2.通过对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分析发现,2016年坝上长尾鸡保种群单倍型多样(Hd)性为0.949、核苷酸差异均数(K)为8.36232、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679;2018年坝上长尾鸡保种群Hd为0.950、K为8.7763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13;2021年坝上长尾鸡保种群Hd为0.957、K为8.8732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21,三个时期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并无明显差异,保种效果良好。根据Tajima`D检验结果,三个时期的保种群检验值均不显著(P>0.1),符合中性漂变模型,说明种群在近一段时期群体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对坝上长尾鸡群体与地方鸡群体进行统一分析,结果发现73种不同的单倍型。对这73种单倍型进行网络聚类图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显示坝上长尾鸡保种群存在4个母系起源。3.从6胚龄开始,肌细胞逐渐聚集融合,在14胚龄时观察到肌纤维轮廓初步形成,在17胚龄时肌纤维轮廓清晰分明。胸肌和腿肌的肌纤维具有相同的生长发育规律,从14胚龄开始,肌纤维直径逐渐增加,肌纤维密度逐渐减小。胸肌肌纤维的直径从14胚龄时的3.49±0.91μm到21胚龄的4.38±0.98μm,增长了约25.5%;而腿肌肌纤维的直径从14胚龄时的3.26±0.50μm到21胚龄的5.35±1.59μm,增长了约64.11%。胸肌肌纤维的密度从14胚龄时的83662.68±8542.39根·mm-2到21胚龄的42483.54±345.31根·mm-2,减小了约49.22%;腿肌肌纤维的密度从14胚龄的89292.49±45279.21根·mm-2到21胚龄的22986.18±3574.08根·mm-2,减小了约74.26%。腿肌肌纤维的变化幅度远大于胸肌肌纤维,说明腿肌发育更快。通过对1、7、14日龄雏鸡的胸肌、腿肌涂片发现,肌组织的发育体现在肌节长度的增长和直径变大。胸肌肌节从1日龄的6.62±0.64μm到14日龄的7.52±0.84μm,增长了约13.6%;腿肌肌节从1日龄的5.94±0.87μm到7.32±0.33μm,增长了约23.点击此处23%。腿肌肌节的变化幅度依然大于胸肌肌节,腿肌发育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