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斑块周围脂肪密度指数(FAI)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组分及斑块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至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147例因胸痛或胸部不适行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00例,女47例,年龄27~88岁,平均(62.08±10.7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及一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定量资料测量包括斑块周围FAI、钙化积分、心外膜脂肪组织(ECAT)密度及体积,定性资料测量包括斑块类型、血管分布、狭窄程度等。根据MS诊断指南搜集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如血糖segmental arterial mediolysis、血脂、身高、体重等)。以斑块周围FAI值是否≥-70 HU,将患者和斑块分为FAI阳性组(52例)与FAI阴性组(95例),分析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斑块性质、血管分布、狭窄程度、MS相关组分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FAI阴性组在MS组分个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值=1.354,P值=0.256),FAI阳性组在MS组分个数间有统计学差异(F值=5.049,P值=0.002)。FAI阳性组及FAI阴性组在斑块类型有统计学差异(χ~2=10.750,P值=0.005),软斑块的FAI值高于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70.00±7.24) HU vs.(-SAG体外73.88±7.90)HU vs.(-76.72±8.12) HU,P均<0.05]。ECAT体积及ECAT密度在FAI阳性组及FAI阴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75±18.64) cm~3 vselleck抑制剂s.(68.91±18.88) cm~3,(-79.88±3.31) HU vs.(-81.59±3.30) HU,P均<0.05]。高危斑块与非高危斑块的FAI值存在统计学差异[(-68.09±7.02) HU vs.(-76.35±7.32) HU,P<0.001)]。FAI阳性组与FAI阴性组在钙化积分、罪犯血管分布及狭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随着MS组分数目的改变,FAI值存在差异;与非高危斑块相比,高危斑块的FAI值升高,FAI值可能会对斑块稳定性有一定的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