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1.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毒性的影响因素,进而对皮肤ir AE皮疹分级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分析归纳出皮肤ir AE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皮肤ir AE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皮肤ir AE发生的预测模型,为今后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措施提供依据。2.观察滋阴消疹方对皮肤ir AE的临床疗效,探索改善皮肤ir AE的有效中医药手段,以期减轻ICIs的皮肤毒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Berzosertib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皮肤ir AE患者提供参考。方法1.研究一: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方法,根据纳排标准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110例既往应用过ICIs的恶性肿瘤患者,分析出现皮肤ir AE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皮肤ir AE的影响因素,再将筛选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出皮肤ir AE的独立影响因素。2.研究二:根据纳排标准,收集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符合要求的病例6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G1等级皮肤ir AE患者无需干预,继续应用ICIs,G2等级以上患者应用ICIs+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滋阴消疹方治疗。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皮疹分级、皮疹消退率、瘙痒分级、中医证候积分、各项中医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和安全性评价。结果1.研究一:(1)在入组的110例患者中出现皮肤ir AE的有25例,发生率为22.7%,中位发生时间为应用ICIs的第3周期。(2)皮肤ir AE出现最多的部位为周身(56.0%),其次为四肢(16.0%),颈部(12.0%),颜面(8.0%),躯干和臀部(4.0%)。(3)皮肤ir AE的皮疹分级以G2为主(52.0%),G1次之(40.0%),G3最少(8.0%)。(4)在发生皮肤ir AE的患者中,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占比最多(40.0%)。(5)G1和G2等级的皮肤ir AE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占比最多(50.0%,38.4%)。(6)在单因素分析中,得出BMI(x~2=8.731,P=0.013)、过敏史(x~2=7.433,P=0.006)、既往化疗史(x~2=5.090,P=0.024)、联合用药史(x~2=3.944,P=0.047)、中药使用史(x~2=7.936,P=0.005)、皮肤状态(x~2=22.246,P=0.000)共6项与皮肤ir AE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7)在多因素分析中,得出BMI(OR=8.244,P=0.003)、中药使用史(OR=0.217,P=0.012)、皮肤状态(OR=5.268,P=0.009)共3项是皮肤ir A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2.研究二:(1)皮疹分级情况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降低皮疹等级(P<0.01)(2)皮疹的消退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皮疹消退率分别为87.50%和68.75%,治疗组疗效明显Colonic Microbiota高于对照组(P<0.05)。(3)皮疹消退时间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了皮疹消退的时间(P<0.05)。(4)瘙痒分级情况对比分析:治疗组瘙痒分级得到改善(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瘙痒分级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有明显改善(P<0.01)。(6)中医证候疗效对比: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7)各项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皮疹色紫红或暗红及五心烦热的症状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P<0.05),而对照组皮疹色紫红或暗红及五心烦热的症状治疗无统计学意义。(P>0.05)。(8)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9)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安全性指标异常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发生皮肤ir AE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超重或肥胖、皮肤干燥是皮肤ir AE发生selleck合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中药使用史是皮肤ir A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2.ICIs联合滋阴消疹方治疗皮肤ir AE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皮疹等级,缩短皮肤ir AE的病程,改善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候,全面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ICIs联合滋阴消疹方治疗用药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