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阑尾炎坏疽穿孔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目的:探讨导致儿童急性阑尾炎发生坏疽穿孔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急性阑尾炎患儿阑尾坏疽穿孔风险的预测模型,以期为急性阑尾炎坏疽穿孔的诊断提供参考,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式,改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5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判断阑尾是否坏疽穿孔以及术后病理结果将患儿分为坏疽穿孔组和非坏疽穿孔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起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前最高体温、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纤维蛋白原(FIB)、术前彩超有无粪石。通过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继而将这些观察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儿童急性阑尾炎发生坏疽穿孔的独立预测因素,进一步运用易侕软件构建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儿童急性阑尾炎452例,其中坏疽穿孔232例,非坏疽穿孔220例,坏疽穿孔率为51.33%。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入院前最高体温、呕吐、WBC、NLR、CRP、ALB、TBil、FIB、术前彩超粪石是儿童急性阑尾炎发生坏疽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selleck Decitabine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最高体温≥38℃(OR=2.243,95%CI:1.264-3.981,P=0.006)、术前彩超粪石(OR=6.183,95%CI:3.532-10.825,P<0.001)、NLR(OR=1.150,95%CI:1.081-1.224,P<0.001)、CRP(OR=1.011,95%CI:1.004-1.018,P=0.001)、FIB(OR=1.780,95%CI:1.229-2.577,P=0.002)是儿童急性阑尾炎发生坏疽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儿童急性阑尾炎发生坏疽穿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95%CI为0.870-0.927,500次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预测校准曲www.selleck.cn/products/mcc950-sodium-salt线和标准曲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模型进行Hosmer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P>0.05,提示本模型预测儿童急性阑尾炎发生坏疽穿孔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论:基于入院前最高体温≥38℃、术前彩超粪石、NLR、CRP和FIB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直观、快速、有效地初步预测急性阑尾炎患儿发生阑尾坏疽穿孔的风险,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阑尾坏疽穿孔的高风险患儿,从而指导阑尾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