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过量施肥无法带来作物产量的增长,同时会导致生产成本增长、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探究不同优化施肥技术的玉米、小麦减氮增效效果,以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明确玉米、小麦生产中有效可行的减氮增效及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措施,为粮田产能提升及耕地土壤健康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氮肥减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民传统施氮基础上(210kg/hm2),第一季玉米减氮20%~40%、第二季小麦减氮12.5%~25%不会对玉米/小麦产量及养分累积量产生显著影响。但可持续的减氮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探讨。(2)等氮量条件下配施抑制剂对玉米/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玉米花前干物质积累量12.68%。氮肥与有机肥和抑制剂复配(N1+I+O)处理显著提高玉米花前干物质积累量13.47%,显著提高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31.79%。抑制剂调控可显著提高两季作物根长密度12.06%~14.89%,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氮肥减量施用及配施抑制剂均可显著提高玉米营养生长时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13.79%~27.62%。增施有机肥对玉米和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也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有效提高作物根长密度及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单施化肥相比,抑制剂调控可在玉米/小麦生育前期有效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3.25%~30.24%,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 12.56%~18.42%。(3)增施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相较于单施化肥(N)处理,玉米小麦轮作Canagliflozin结束后单施有机肥(OM)、氮肥配施有机肥(N+OM)、氮肥与有机肥和抑制剂复配(N+UN+OM)处理土壤紧实度分别降低了 15.35%、14.28%和14.69%。土壤容重未出现显著变化。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显著降低10.23%~11.35%,土壤碳组分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两季后各处理土壤总有机碳未出现显著差异,但土壤易氧化性有机碳(LOC)、微生物量narrative medicine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分别提高9.74%~13.25%、18.74%~26.48%、13.58%~19.63%、9.39%~12Liproxstatin-1 molecular weight.37%、7.27~10.13%。优化施肥技术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 显著提升 9.93%-64.46%。综上,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玉米季减N 20%~40%、小麦季减N 12.5%~25%,同时配施氮肥增效剂及有机肥均可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优化作物生长,有效延缓铵态氮的硝化过程,减少氮素损失。施氮同时增施有机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改善土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