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是人体内最庞大的蛋白质储备器官,是葡萄糖代谢调节的主要场所,也是能量的主要消耗者。骨骼肌能够分泌不同的因子与其他组织进行交流,这些介质即骨骼肌因子。骨骼肌因子是具有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功能的肽,对非肌肉组织具有潜在影响,架构了肌肉和非肌肉组织之间的桥梁,充当了二者交互(cross-talk)的介质。其中的许多肌因子可以通过运动表达增强,它们可能影响全身糖脂代谢的能量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Myonectin的转录主要由骨骼肌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较低,在骨骼肌中比目鱼肌(氧化型肌纤维)与跖肌(糖酵解型肌纤维)相比具有更高水平的转录表达。Seldin等人通过小鼠血清的蛋白印迹分析证实了myonectin是一种参与血液循环的分泌蛋白。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养成久坐习惯,伴随着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逐渐升高,”富贵病”也成了人们所熟知的词语。Pan等人的研究表明,在40岁以上的中国人口中,心脏病,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约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二。而糖尿病则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Myonectin的发现为解决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骨骼肌作为内分泌器官,能够分泌不同的骨骼肌因子并与其他组织进行交流,具体体现在不仅仅局限作用于肌肉,还可与肝脏、心脏和大脑等其他器官进行交互,调节全身代谢。Myonectin(肌联素),是一种新型的骨骼肌因子,又称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5,主要在骨骼肌组织表达,其表达受到饮食、运动,和代谢状态调节。现有研究表明:Myonectin可能作为Ⅱ型糖尿病、肥胖的有效指症,并且有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抑制肝脏自噬,调节胰岛素抵抗等作用。myonectin在调节局部和全身脂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将骨骼肌与肝脏等组织中的脂质代谢联系起来,这些交互(cross-talk)是调控全身代谢的基础。Myonectin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可能通过以下两种机制:(1)促进细胞摄入脂肪酸;(2)抑制脂肪组织中脂肪分解。Seldin等人发现对小鼠进行重组myonectin给药可降低脂肪酸循环水平,biomimetic NADH而不会改变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与CTRP1、CTRP3和CTRP12不同,向小鼠注射重组myonectin没有产生降糖作用,循环中游离脂肪酸的降低不是抑制脂肪组织脂解,而是促进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脂肪酸摄入。同时,他们发现胰岛素和myonectin组合刺激脂肪细胞不会促使脂肪酸摄取增加,这提示myonectin可能与胰岛素激活细胞的途径相似以增强脂质摄取,即myonectin通过上调基因(CD36、FATP1、Fabp1、Fabp4)促进脂质摄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Ⅱ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逐渐升高,已经成为各国公共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Ⅱ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肥胖和缺乏运动是导致代谢性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的绝对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IR)则是Ⅱ型糖尿病常见的病理生理因素。由于线粒体数目的减少和脂质氧化机制的损伤,进一步导致了次级脂肪代谢产物的积累和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失活;并且肥胖与炎症反应有关,低IACS-10759体内实验剂量度炎症源于过多脂质的沉积并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即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又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重要靶组织,并且进来肌肉组织被认为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当处于应激状态时其可以分泌肌动蛋白作用的于各组织,现已知,鸢尾素(Irisin)通过刺激WAT(白色脂肪)褐变和促进热生成的方式促进热量消耗以改善肥胖症。Myonectin作为一种新型骨骼肌因子,是否Ⅱ型糖尿病或者胰岛素抵抗也存在某种联系。Myonectin主要从骨骼肌分泌,肌纤维类型影响myonectin的分泌。Seldin等学者研究中表示,氧化型慢肌纤维(例如:比目鱼肌)相比于糖酵解型快肌纤维(例如:跖肌)表现出更高的转录水平。数据表明,肌纤维类型可能是影响myonectin表达水平的又一因素,但具体调控机制,尚未有新的进展。Myonectin作为骨骼肌因子的成员之一,无论是在代谢中还是肝脏自噬等方面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的形式作用于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并与之进行交互(cross-talk),从而调节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途径,维持稳态。大量研究中,尚未解决的矛盾是Myonectin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出结果的是Myonectin的生物学功能、信号转导通路等。无论是肌少症、骨质疏松症、代谢性疾病,还是心血管疾病,对Myonectin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将会为日后应对这些疾病提供新的思路。然而对于Myonectin仍有许多的未知等待探索。本文将从MyonecPI3K抑制剂tin的生物学效应、影响Myonectin生成的因素等方面出发,归纳总结现有研究并提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