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多孔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容孔径,可控的成分和结构,以及易于后修饰等一些独特的性质,因而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金属节点与有机配体连接构成的杂化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分离、催化、储能等领域。目前大多数已报道的MOFs材料(例如ZIF-8和ZIF-90)具有小孔径(通常小于2 nm),这一特点限制了MOFs的应用,例如在孔道内负载生物大分子。作为另一类纳米多孔材料,孔径adult medicine范围为2~50 nm的介孔材料更有利于生物大分子的负载。其中,介孔二氧化硅材料(MSMs)尤其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优越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调的颗粒尺寸等特点。然而,二氧FUT-175化硅较为简单的化学性质限制其功能和应用。因此,将MOFs与MSMs/MSNs组合成为复合材料可以将两者的优点结合,提升性能,拓宽材料的应用范围。目前MOFs与MSMs/MSNs复合的常用方法有原位直接合成法、官能团修饰法和金属氧化物转化法等。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开发其他策略用于合成新型MSM-MOF材料十分必要。本文以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DMSNs)、树枝状介孔有机硅纳米颗粒(DMONs)为基底,制备了以下复合材料:(1)发展了金属氧化物转化法合成DMSN-ZIF复合材料。采用金属氧化物转化法,合成出MOF占比较高(锌硅比0.4~0.8:1)的DMSN-ZIF-8复合材料,当锌硅比为0.4:1时,复合材料中能够同时保留有介孔和微孔。探究了具有大孔容、孔径的DMSN作为基底的必要性,以及硝酸锌转化为氧化锌的必要性。此外还发现,控制合成时间可调控材料中ZIF-8和Zn O的比例。该策略还可用于DMSN-ZIF-90复合材料的合成。(2)已报道的金属氧化物转化法不适用于热转化过程中不稳定性的有机硅纳米颗粒。为解决介孔有机硅-MOF复合材料制备困难的问题,提出前驱体气相可控转化策略,成功制备了DMON-ZIF-90复RSL3试剂合材料。首先将物理吸附在DMONs中的锌盐通过气相可控转化为锌的难溶化合物,然后通过异相成核制备DMON-ZIF-90复合材料。发现选择合适的前驱体是实现后续成功制备DMON-ZIF-90的关键。使用碳酸氢钠溶液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将吸附在DMONs中的硝酸锌转化成锌的难溶化合物作为前驱体,可转化制得DMON-ZIF-90。若选择硫代乙酰胺产生的H_2S气体将硝酸锌转化成溶度积更小的硫化锌,则该前驱体难以转化成DMON-ZIF-90。使用该策略,还成功合成了DMON-ZIF-67复合材料。(3)初步探究了DMON-ZIF-90与细胞药物递送相关的性能。测试了DMON,DMON-ZIF-90和DMON-ZIF-8在细胞内外对于谷胱甘肽(GSH)的降解能力,以及在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内GSH降解能力和细胞毒性。我们发现DMON-ZIF-90在细胞外和细胞内都具有良好的GSH消耗能力,细胞毒性显著高于DMON和DMON-ZIF-8。此外,以阿霉素(DOX)为药物模型,测试了DMON-ZIF-90的药物负载、药物释放能力,结果表明DMON-ZIF-90具有作为细胞药物递送系统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