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基于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Hepatic stem cells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www.selleck.cn/products/iacs-010759-iacs-10759性与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linicalTrials等数据库,搜集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都是各数据库建库时间到2021年6月。通过2名研究者分别独自筛除文献、提取相关资料、评价文献偏倚风险后,分别运用RevMan5.3软件和TSA v0.9软件完成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有15项,涉及1 35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在提高总有效率(RR=1.25,95%CI=1.18~1.33,P<0.001)、缩小子宫肌瘤体积(SMD=-0.84,95%CI=-1.14~-0.55,P<0.001)、降低血清促卵泡素(SMD=-1.78,95%CI=-2.75~-0.81,P=0.000 3)、雌二醇(SMD=-1.27,95%CI=-1.87~-0.66,P<0.001)、促黄体生成素(SMD=-1.67,95%CI=-2.47~-0.87,P<0.0001)、孕激素(SMD=-2.10,95%CI=-3.65~-0.56,P=0.008)、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SMD=-1.15,95%CI=-1.38~-0.92,P<0.001)等方面,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均优于米非司酮单用,二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联合丹鳖胶囊后,恶心呕吐(RR=0.68,95%CI=0.35~1.34,P=0.27)、乏力(RR=0.50,95%CI=0.15~1.62,P=0.25)、头晕头痛(RR=0.53,95%CI=0.13~2.14,P=0.37)、下腹痛(RR=0.36,95%CI=0.10~1.33,P=0.12)等米非司酮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亦无其它不良反应新发。试验序贯分析结果表明临床疗效累积Z值曲线同时穿过selleck Belnacasan了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进一步印证了联合丹鳖胶囊的有效性。结论:丹鳖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可以明显提升治疗子宫肌瘤的总有效率,缩小瘤体,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血液流变性,同时不会增加米非司酮固有的不良反应及其它新的不良反应,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