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一体化诊治孤立性肺磨玻璃结节及机制初探

目的:运用中西医一体化模式诊治低、中危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患者,评估自确认细节拟复方“扶正散结方”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08月至2022年8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首次发现的低、中危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并同意接受研究的病例共184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病史、结节的大小、密度、位置、形态、ProGRP、CEA、SCC、CYFRA2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2例,治疗组予自拟“扶正散结方”治疗4个月,停药1个月后复查;对照组不予特殊治疗,5个月后复查。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统计测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的数据运用t检验分析,非正态数据则运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配对且存在线性关系的连续变量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提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时可放宽至P<0.10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平台)、本草组鉴分析平台(HERB平台)检索本复方的主要药物“紫丹参”“莪术”“猫爪草”“黄芪”“党参”“山药”的有效成分及对应蛋白靶点,并通过UniProt知识库,确定蛋白靶点对应的基因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找到“pulmonary nodule”的预测靶基因,对预测基因和药物作用靶点取交集,最后运用David平台对交集基因进行KEGG分析找到代谢通路,利用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肺结节-通路-靶点-成分-药物网络图。结果:1.纳入本研究的低中危孤立性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共184名,其中Medical clowning男性77例(41.85%),女性107例(58.15%),总体患病以女性较多;年龄分布在27~87岁,平均年龄56.60±11.73岁,以45~59岁之间的中年患者占据大多数,有92人(50.0%)。无吸烟史的患者占80.98%,共149例,远高于有吸烟史。共175例患者既往无肿瘤病史,占比95.11%,在9例有MK-2206 MW恶性肿瘤病史患者中分别有6例肺癌、1例乳腺癌、1例前列腺癌、1例胃癌。无毛刺征及血管征分别为153例(83.15%)、179例(97.28%)。结节最大直径5~10 mm的患者共有147例(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