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患者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此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膝关节单髁表面置换术在中年(≤60岁)和老年(>60岁)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手术疗效。旨在为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指导。方法:本研究筛选了赣州市人民医院从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年龄≤60岁患者定义为中年组,年龄>60岁患者定义为老年组。其中,中年组患者有16人,老年组患者有24人。通过比较和分析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来评估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是否具有差异性。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评估患者膝关节的临床功能,包括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膝关节WOMAC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等,并根据统计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组内及组间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侧边、性别及随访时PF-07321332 NMR间进行比较发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Taurine试剂。但在BMI方面,中年组(27.25±2.36)高于老年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中发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3、UKA术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1)组内比较:①在末次随访时,中年组患者的膝关节Vmedium vessel occlusionAS评分、HSS评分、WOMAC评分及ROM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影像学评估方面,中年组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FTA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在末次随访时,老年组患者的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及WOMAC评分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膝关节ROM方面,末次随访时膝关节ROM(106.25±8.75°)低于术前(108.67±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评估方面,老年组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FTA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比较:①术前:两组患者在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WOMAC评分及FTA比较中发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膝关节ROM方面,老年组患者膝关节ROM高于中年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在膝关节VAS评分、ROM及FTA比较中发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膝关节HSS评分及WOMAC评分方面,中年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老年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及假体生存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假体翻修或更换假体组件的病例,假体生存率百分之百。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UKA能够有效缓解中年(≤60岁)与老年(>60岁)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末次随访时中年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要优于老年组。这为我们临床上对于≤60岁中年组膝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UKA治疗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