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复苏液在失血性休克模型中抗休克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复苏液在失血性休克Organic bioelectronics模型中的抗休克效果。方法 选取12只成年普通级雄性健康巴马猪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只。A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B组使用羟乙基淀粉电解质溶液进行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的复苏用时,液体平衡状态SB203580溶解度,输液前(T_0)、输液即刻(T_1)、输液完成时(T_2)、输液完成后60 min(T_3)的血气指标,体循环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中的灌注血管密度、微血管血流指数、灌注血管百分比等。结果 B组复苏时间、输液量、尿量、液体平衡差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苏后平均动脉压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T_1、T_2、T_3时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_3时氯离子高于B组,BE值低于B组,差异SAG临床试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液体复苏后灌注血管密度、微血管血流指数、灌注血管比例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血性休克复苏后,体循环与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不一致提示预后不良。羟乙基淀粉电解质溶液可改善失血性休克体循环和微循环状态,保持血流动力学一致性。生理盐水能使体循环血流动力学正常,但灌注血管密度降低,易导致微循环能力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