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固定方式抖法对竖脊运动性疲劳缓解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究抖法操作中的不同固定方式对抖法缓解竖脊肌运动性疲劳的影响,以明确抖法操作中的缓解竖脊肌疲劳最佳的固定方式。方法:实验共有4组(不固定组、主动固定组、被动固定组、自由恢复组)分4阶段完成,15例健康受试者每人都需参加四个阶段实验(每阶段实验间隔一周),每阶段均采用BST模型进行疲劳诱导,并在疲劳诱导前、疲劳诱导后、干预后运用表面肌电遥测系统采集受试者在BST试验中左右两侧T10竖脊肌、L3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MF、MPF),运用惯性捕捉系统采集受试者在动态耐力测试时的角速度,并借助WITTY运动训练仪测量计算受试者动态耐力测试时的达标率。采集完成后对肌电参数、角速度、达标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Confirmatory targeted biopsy果:1、疲劳诱导前后指标分析受试者在疲劳诱导后肌电参数(MF、MPF)、角速度、达标率值较疲劳诱导前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固定方式的抖法对疲劳恢IDN-6556使用方法复程度的影响(1)对肌电参数恢复程度的影响以抖后与疲劳诱导后的MF、MPF差值表示疲劳恢复程度,不同固定方式的抖法对T10竖脊肌的疲劳缓解方面,与自由恢复组相比,不固定、主动固定、被动固定方式下的MF、MPF恢复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固定方式的组间比较,不固定组>被动固定组>主动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L3竖脊肌疲劳的缓解上,与自由恢复组相比,不固定、主动固定、被动固定在抖法操作后的MF、MPF恢复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固定方式的组间比较,不固定、被动固定下的抖法要优于主动固定组(P<0.05)。(2)对角速度恢复程度的影响以抖后与疲劳诱导后的角速度差值表示角速度恢复程度,结果显示:不固定组>被动固定组>主动固定组,三者都大于自由恢复组(P<0.05),且不固定方式下的角速度差值要大于主动固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对达标率的恢复程度的影响以抖后与疲劳诱导后的达标率差值表示达标率的恢复程度,结果显示:与自由恢复组相比,Laduviglusib生产商不固定、被动固定方式下的达标率差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固定方式下的达标率差值虽然高于自由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抖法可以加快竖脊肌运动性疲劳的恢复。(2)不固定、被动固定方式操作下的抖法对竖脊肌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效果较好,优于主动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