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对6~12月龄段婴幼儿体格生长与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婴幼儿科学喂养及健康促进提供依据。www.selleck.cn/products/cb-839【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2月出生且在上海市闵行区所有13家社区完成6、9(8~10个月)和12(11~14个月)月龄段3次随访的婴幼儿,线上问卷调查其基本信息,门诊随访其喂养方式、体格生长(体质量、身长、头围)及营养状况(超重、肥胖、低体质量、生长迟缓、消瘦、缺铁性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仅于6和12月龄段监测。依据不同喂养方式,6月龄段分为纯母乳喂养(EBF)、混合喂养(MF)和人工喂养Trichostatin A(AF)组,9、12月龄段分为MF和AF组,分析各组婴幼儿随访Liver biomarkers结果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70例儿童,其中6月龄段EBF、MF、AF组分别为130(27.66%)、288(61.28%)和52例(11.06%);9、12月龄段MF组分别为319(67.87%)和196例(41.70%)。不同喂养方式的6~12月龄婴幼儿体格生长(体质量、身长、头围)与营养状况指标(超重、肥胖、低体质量、生长迟缓、消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月龄段婴幼儿EBF组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13.08%,高于MF组(5.90%)和AF组(1.92%)(χ~2=8.40,P=0.010),且12月龄段婴幼儿MF组缺铁性贫血检出率(9.69%)高于AF组(2.92%)(χ~2=9.68,P=0.002)。【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6~12月龄段婴幼儿的身长、体质量、头围以及超重、肥胖、低体质量、生长迟缓、消瘦无明显影响;6、12月龄段婴幼儿EBF、MF组缺铁性贫血检出率高于AF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