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目的全麻诱导期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相对整个围术期较明显,这往往与患者本身的心血管状态、麻醉药物的心肌抑制作用以及患者术前禁食水引起的血容量不足等因素有关。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可能会引起内环境紊乱、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等。而妇科手术为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减少围术期呕吐、误吸的发生,还需行充分的胃点击此处肠道准备,这可能会进一步造成患者血容量的不足,增加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率。因此,诱导期合理补液较为重要。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式指导补液,如Flo Trac/Vigileo系统、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PICCO系统、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脉搏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等,但由于上述方式成本较高且有创,在一些常规妇科手术中并不适用,现有临床研究表明,下腔静脉超声及下腔静脉塌陷率(Collapsible Index Of Inferior Vena Cava,IVCCI)可反映患者容量反应性并指导术前补液,当IVCCI≥43%,可积极补液;当IVCCI<43%,则应慎重补液。本文将以阈值43%,探讨下腔静脉超声导向液体扩容对预行妇科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象和方法随机选取于2022年9月-2023年1月之间拟在某院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年龄>20岁;18kg/㎡≤BMI≤30kg/㎡;ASA I-II级;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polymorphism genetic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超声组(U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入室平卧后均给予2mg咪达唑仑,两组患者均行下腔静脉超声,并计算IVCCI。C组诱导前行限制性补液策略,补液速度为4m L/kg/h。U组IVCCI指导输液方案为:若评估IVCCI≥43%,则麻醉诱导前30min内给予5ml/kg的液体冲击,再评估IVCCI,判断是否继续给予前次1/2的液体剂量,直至维持容量反应性阈值范围为小于43%。两组均进行补液治疗,10分钟后开始麻醉诱导。诱导时先后给与舒芬太尼0.5u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2mg/kg、依托咪酯0.3mg/kg,诱导开始后5min,使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采取机械通气容量控制模式,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2次/分,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35-45mm Hg。诱导10min后由负责麻醉医师决定麻醉维持方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ASA分级、BMI、术式、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记录诱导期低血压情况、麻黄碱使用次数及使用率;记录入室平静静卧给予咪达唑仑后5min(T0)、麻醉诱导后1min(T1)、3min(T2)、5min(T3)、7min(T4)、9min(T5)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selleck ColforsinAP)和心率(Heart Rate,HR);记录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BMI、ASA分级、有无高血压病史、IVCCI大于阈值的患者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后低血压发生率:C组12例(40%)高于U组5例(16.7%)。(P<0.05)3、两组患者麻黄碱使用率C组11例(36.3%)高于U组4例(13.7%)。(P<0.05)4、两组患者SBP、DBP、MAP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SBP、DBP、MAP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MAP的组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各组数据在T1、T2、T3、T4、T5时的SBP、DBP、MAP均下降(P<0.001)。与T1比较,各组数据在T2、T3、T4、T5时的SBP、DBP、MAP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T2比较,两组数据在T3时的DBP、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时间的C组和U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在T3时的DBP、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肺水肿,且术后恶心、呕吐概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为43%时可指导术前丢失体液的妇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补液,有利于维持患者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麻黄碱的使用率,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